依照常规,北京时刻今天(10月7日)19时,2021年诺贝尔文学奖将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揭晓。由于上一年美国诗人路易斯·格丽克的获奖,本年各类猜测遍及认为瑞典学院不会再颁发诗人这一荣誉。
自1990年以来,纯诗人(谬误指以诗篇为首要写作文体的作者)获奖者共有6位,兼具诗人身份但并非首要得奖理由的作家共有5位,此外,还有一位非常特别的鲍勃·迪伦。从时刻上来看,1990年代能够说是诗篇的年代,十年时刻里有4位纯诗人获奖,还有2位写作中包含诗篇的多文体作者,尤为值得注意的是,1995年、1996年接连颁发了诗人。
进入到21世纪,小说家无疑是干流,多本体作家遭到喜爱,诗人被“萧瑟”。假如从1996年的辛波斯卡算起,到2011 年瑞典诗人特朗斯特罗姆获奖,中心长达15年没有纯诗人的身影,而自特朗斯特罗姆到格丽克又隔了9年。
诺贝尔文学奖不会接连颁发诗人?明显不是的。包含上文说到的1995、1996年那次,诺奖前史上共有6次接连颁发了诗人。事实证明,全部言之凿凿的猜测终究往往都会被“打脸”,尤其是近些年,瑞典学院的院士们越来越不按套路出牌。所以让咱们再重温下三十一年来的出色诗作,静待惊喜。
30年里,纯诗人只要6位
□2020年,美国诗人露易丝·格丽克(Louise Glück)
本文图片来历 :公民视觉 材料图露易丝格丽克,美国桂冠诗人,1943年4月22日生于一个匈牙利裔犹太人家庭,1968年出书童贞诗集《头生子》,至今著有十二本诗集和一本诗随笔集,遍获各种诗篇奖项,包含普利策奖、国家图书奖、全国评论界奖、美国诗人学院华莱士斯蒂文斯奖、波林根奖等。 格丽克的诗善于对心思隐微之处的掌握,前期著作具有很强的自传性,后来的著作则通过人神对质,以及对神话人物的心思剖析,导向人的存在底子问题,爱、逝世、生命、消灭。自《阿勒山》开端,她的每部诗集都是精巧的织体,可作为一首长诗或一部组诗。从《阿勒山》和《野鸢尾》开端,格丽克成了“必读的诗人”。
理由:由于她那无可辩驳的诗意般的声响,用朴素的美使个人的存在变得遍及。
野鸢尾
在我磨难的止境
有一扇门。
听我说完:那被你称为逝世的
我还记得。
头顶上,喧哗,松树的枝杈晃动不定。
然后空无。弱小的阳光
在枯燥的地上上摇曳。
当感觉
埋在乌黑的泥土里,
幸存也令人惊骇。
那时忽然完毕了:你所惧怕的,作为
一个魂灵却不能
说话,忽然完毕了,生硬的土地
稍微曲折。那被我认作是鸟儿的,
冲入矮灌木丛。
你,现在不记得
从另一个国际到来的行进,
我告知你我又能说话了:全部
从忘记中回来的,回来
去发现一个声响:
从我生命的中心,涌起
巨大的喷泉,湛蓝色
投影在湛蓝的海水上。
(柳向阳 译)
□ 2011年,瑞典诗人托马斯·特朗斯特罗默(Tomas Transtrmer)
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1931年4月15日—2015年3月26日),被誉为今世欧洲诗坛最出色的象征主义和超实际主义大师。1954年宣布诗集《17首诗》,颤动诗坛。著作多矮小、精粹,往往用意象和隐喻来刻画个人的内心国际,被称做“隐喻大师”。终身宣布诗篇仅200多首。
理由:由于通过他那简练、透通的意象,咱们得以用簇新的方法来体会实际国际。
敞开与封闭的空间
一个人用其手套般的作业感觉国际。
他正午歇息一瞬间,把手套搁在架子上。
它们忽然成长,扩展
从内部翳暗整个房子。
翳暗的房子远在春风中。
“大赦,”低语在小草中延伸:“大赦。”
一个男孩拉着斜向天空看不见的线奔驰
他对未来的狂想像比市郊更大的风筝在飞。
往北,从高峰你能看到无边的松林地毯
云影在那里
一动不动。
不,在飞。
(北岛 译)
□ 1996年,波兰诗人维斯拉瓦·辛波斯卡(Wislawa Szymborska)
维斯拉瓦·辛波斯卡(1923年7月2日—2012年2月1日),生于波兰小镇布宁。她拿手以诙谐、诗意的口吻描绘严厉主题和日常事物,以诗篇答复日子。是波兰最受欢迎的诗人,也是公认为今世最为诱人的诗人之一,享有“诗界莫扎特”的美誉。1996年取得诺贝尔文学奖,是文学史上第三位获奖女诗人。辛波斯卡终身发明了二十本诗集,揭露宣布的诗篇约400首,发明生计从1950年代连续至2012年,是波兰最受欢迎的诗人。《巨大的数目》在1976年出书时,1万册在1周内就售罄。
理由:由于其在诗篇艺术中警辟精妙的反讽,发掘出了人类一点一滴的实际日子背面前史更迭与生物演化的深意。
在一颗小星星下
我为称之为必定向偶然致歉。
倘若有任何误谬之处,我向必定致歉。
期望快乐不会因我视其为己有而气愤。
期望死者耐性容纳我逐步阑珊的回忆。
我为自己分分秒秒遗漏万物向时刻致歉。
我为将新欢视为初恋向旧爱致歉。
远方的战役啊,宽恕我带花回家。
裂开的创伤啊,宽恕我扎到手指。
我为我的小步舞曲唱片向在深渊吶喊的人致歉。
我为清晨五点仍熟睡向在火车站候车的人致歉。
被追猎的期望啊,宽恕我不时大笑。
沙漠啊,宽恕我未及时送上一匙水。
而你,这些年来未曾改动,一向在同一笼中,
目不斜视盯望着空中同一定点的猎鹰啊,
宽恕我,尽管你已成为标本。
我为桌子的四只脚向被砍下的树木致歉。
我为简略的答复向巨大的问题致歉。
真理啊,不要太留心我。
庄严啊,请对我宽大为怀。
存在的奥妙啊,请容纳我扯落了你衣裾的缝线。
魂灵啊,别斥责我偶然才保有你。
我为自己不能无所不在向万物致歉。
我为自己无法成为每个男人和女性向全部的人致歉。
我知道在有生之年我无法找到任何理由替自己辩解,
由于我自己便是我自己的阻止。
噢,言语,别怪我借用了沉重的字眼,
又劳心费心地使它们看似轻松。
(陈黎 张芬龄 译)
□ 1995年,爱尔兰诗人谢默斯·希尼(Seamus Heaney)
谢默斯·希尼(1939年4月13日—2013年8月30日),生于爱尔兰北部德里郡毛斯邦县一个虔信天主教、代代务农的家庭。自小承受正规的英国教育,1961年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结业于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英文系。结业后当过一年中学教师,一起很多阅览爱尔兰和英国的现代诗篇,从中寻觅将英国文学传统和德里郡乡下日子阅历结合起来的途径。1966年,以诗集《一位天然主义者之死》一鸣惊人。1966年到1972年,希尼在母校任现代文学讲师,亲历了北爱尔兰天主教徒为争夺公民权举行示威而引起的暴动。
希尼不仅是诗人,仍是一位诗学专家。1995年取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诺贝尔奖讲演《归功于诗》(Crediting Poetry,1996)也是一篇重要诗论。希尼把古英语史诗《贝奥武夫》(Beowulf,2000)译成现代英语,颤动一时。是公认的当今国际最好的英语诗人和天才的文学批评家,但自己却曾承认是个“文盲”。
理由:由于其著作弥漫着抒发之美,容纳著深邃的道德,提醒出日常日子和实际前史的奇观。
发掘
在我的食指与拇指之间
夹着粗短的笔;舒适如一支枪。
我窗下,传来洪亮的锉磨声
当铁铲切入含砂砾的地上:
父亲在发掘。我往下看
直到他绷紧的臀部在花圃间
弯下去又挺起来,恍若二十年前
他有节奏地弓身于马铃薯垄
在那里发掘。
粗陋的靴踩着铲头,柄
贴着膝盖内侧用力撬动;
他锄掉高高的叶茎,将亮堂的铲边深深埋进去,
把新马铃薯掀到四下里,咱们捡起,
仇人它们在咱们手里冷硬的感觉。
天主作证,老头还能挥舞铁铲。
好像他的老头。
祖父一天里在托纳沼泽地
铲的泥炭比任何人都要多。
有一次我给他送一瓶牛奶,
用纸随意塞住瓶口。他直动身
喝了,又当即开端干活,
利落地又切又割,把草泥
抛到肩后,不断往深处
寻觅好泥炭。发掘。
马铃薯霉的冷味,湿泥炭的嘎扎声
和啪嗒声,切下活根茎的短暂刀声
在我脑筋里回响。
但我没有像他们那样干活的铁铲。
在我的食指与拇指之间
夹着这支粗短的笔。
我将用它发掘。
(黄明媚 译)
□ 1992年,圣卢西亚诗人德里克·沃尔科特(Derek Walcott)
德里克·沃尔科特(1930年1月23日—2017年3月17日) ),生于圣卢西亚的卡斯特里。父亲是英国人,母亲则是非洲裔,此外沃尔科特还具有荷兰血缘。先后就读于圣玛利大学和西印度的牙买加大学,结业后迁居特立尼达岛。14岁时,初度在报纸上宣布诗篇,4年后自费出书了第一本诗集。自1970年代开端,他以客座教授和住校诗人的身份收支美国各大学,后任教于波士顿大学发明系。其终身发明颇丰,著有二十余种诗集,比如《年轻人的墓志铭》(1949)、《在绿夜里》(1962)、《星星苹果王国》(1980)、《仲夏》(1984)、《奥美罗斯》(1990)、《厚赠》(1997)、《白鹭》(2010)等。除此之外他还有近三十种剧本。
除了1992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外,沃尔科特还曾取得过多种荣誉,如皇家学会文学奖(1966)、特立尼达和多巴哥金蜂鸟勋章(1969)、乔姆利诗篇奖(1970)、非百老汇戏曲界最出色戏曲奖(1971)、麦克阿瑟基金会奖(1981)、艾略特诗篇奖(2011)等。曾言“要么我谁也不是,要么我便是一个民族”。
理由:他的著作具有巨大的启发性和宽广的前史视界,是其牺牲多种文明的成果。
力气
生命将不断把草叶砸进土里。
我仰慕这暴力;
爱情是铁。我仰慕
碎浪和岩石之间的粗野的买卖。
它们之间互相了解。
我乃至能够了解
奔驰的雄狮与惊惧的雌鹿之间的约好,
她眼中含有某种对惊骇的默许
我将永久不能了解的
是这只野兽,他写下全部
并且自诩为生命的中心
(西川 译)
□ 1990年,墨西哥诗人奥克塔维奥·帕斯(Octavio Paz)
奥克塔维奥·帕斯(1914年3月31日—1998年4月19日),生于墨西哥城。5岁开端承受法度和英式教育,14岁入墨西哥大学哲学文学系及法律系学习。1937年,帕斯在尤卡坦半岛创办了一所中学,同年参加了西班牙反法西斯作家代表大会,结识了其时西班牙及拉丁美洲最出色的诗人。回到墨西哥今后,帕斯活跃投入了拯救西班牙流亡者的作业,并创办了《车间》和《浪子》杂志。1945年开端交际作业,先后在墨西哥驻法国、瑞士、日本、印度等国使馆任职。1953至1959年回国从事文学发明。1968年,为反对本国政府打压学生运动而辞去驻印度大使职务。尔后他一向致力于文学发明、学术研究和讲学活动。
帕斯在今世拉美和国际文坛享有盛誉,除诺贝尔文学奖外,还以出色的文学成果获塞万提斯文学奖、国家文学奖和法国文学艺术最勋章等国内外20多个重要奖项。其发明交融了拉美本乡文明及西班牙语系的文学传统,承继欧洲现代主义的形而上追索以及用言语发明自在境地的信仰。
理由:他的著作充溢热心,视界开阔,浸透著感悟的才智并表现了完美的人道主义
大街
这是一条长长的幽静的大街。
我在乌黑中行走,跌跤,
爬起来,踏着干燥的落叶和缄默沉静的石子,
深一脚,浅一脚。
我死后也有谁将它们蹂躏:
我停,他也停,
我跑,他也跑。
当我转过脸,无人静悄悄。
一片乌黑,没有出路,
我在街口转来转去
总是又回到原处,
那里没人等我,也没人将我跟从,
我却在将一个人紧追,
他跌倒了又爬起来,
一见我便说:没有谁。
(赵振江 译)
他们是小说家、剧作家、歌手,他们也写诗
2018年的波兰作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以写小说为主,也有诗集《镜子里的城市》出书。诺奖评委会给的颁奖词是“在叙事想像上充溢百科全书般的热心,代表着一种跨过鸿沟的日子方法”,明显更垂青的是她在小说上的成果,但事实上,她的小说也是充溢诗性的。
与之类似的还有2009年的赫塔·米勒和1999年的君特·格拉斯这两位德语作家。赫塔·米勒16岁以诗篇登上文坛,沉迷图文拼贴诗,并将之视为脱节小说和散文发明窘境的一种全新测验。她的每首拼贴诗篇幅都很短,且没有标题、标点和阶段分隔,都是由形状纷歧、巨细不同且五光十色的字母、单词和图片组合而成。1991年,米勒在一次诗学讲座中,初次向大众展现了图文诗,两年后出书了第一部拼贴诗集《保镳拿起梳子》。其后又先后出书了《发髻里住着的女士》《拖着摩卡杯的苍白男人》《是不是他伊翁》等诗集。1995年,她还成为了德国言语和诗篇科学院成员。
君特·格拉斯相同以诗篇登上文坛。1955年,他的《睡梦中的百合》在南德广播电台举行的诗篇比赛中取得了三等奖。1956年的诗集《风信鸡的利益》和1960年的《三角轨迹》既有实际主义的成分,又遭到表现主义和超实际主义的影响,联想丰厚,热心弥漫,具有较强的节奏感。1967年的第三部诗集《盘查》政治颜色较浓,格拉斯也一度被称为“政治诗人”。然而其发明生计的中后期则首要以戏曲和小说为著,诺奖颁奖词“其嬉戏之中包含悲惨剧颜色的寓言描画出了人类淡忘的前史面貌”也首要是赞誉其这方面的成果。
2016年,美国根源&摇滚音乐人鲍勃·迪伦的获奖让全国际为之惊讶,有人质疑,有人叫好。应该怎么了解的歌词,到底是将其作为词作者仍是诗人,成为当年热议论题。鲍勃·迪伦的获奖理由是“在巨大的美国音乐传统上发明出新的诗意表达形式”,音乐和诗相得益彰,很难孤立来看。而2007年的英国作家多丽丝·莱辛和1998年的葡萄牙作家若泽·萨拉马戈虽有从事诗篇发明的阅历,但在其整个发明生计中的位置则弱小得多。
哦差点忘了,中国作家莫言最近也开端了诗篇发明,一度成为论题。其高文《饺子歌》,洋洋洒洒500行,限于篇幅谬误就不贴了,有爱好的读者能够自己找来一品。
心脏无声地搏动
托卡尔丘克
心脏无声地搏动,血液安静地滴落。
她激烈地爱过,付出了整个爱情。
天使夺走了她纯真的魂灵。
她激烈地爱过——他也清楚这一点。
在他降临之前,她已等了好久。
她信任他的言语——那是“椴树”蜂蜜……
她盯着死胡同,泪水涌出眼眶。
她等候电话、短信……不是一个切碎的钟点。
魂灵充溢了乌黑、惊骇与尘埃,
不再讲述她甜美的过往。
便是这样……心脏的搏跳……眼睛紧锁。
她变成一个天使并升向天堂。
他或许还会给她打电话,但她已不再接听,
天使没有口袋能够盛放手机……
他或许还会给她打电话,但不会有回应。
她去了天堂,走了,连机票都不需求……
(汪剑钊 译)
上一年鞋厂为查拉兰博先生颁奖原因不详
赫塔·米勒
上一年鞋厂为查拉兰博先生
颁奖原因不详
或许他不得而知或许底子未曾提及
奖章近看像片杨树叶
远看像杏核他佩戴着它
兴奋地穿越城市的游行部队
去办公室乃至上床
有一天他发现
奖章上有个污点
他用20克五花肉
拼命擦洗着
汽车里空空荡荡
司机目光空泛无神
查拉兰博先生胸闷
他咽了一口睡沫
嗓子坠入脖颈
当车窗翻开时
他把奖章扔向人行道
这片薄薄的杨树叶在一月里
飘啊飘啊
(冯晓春 傅翀 杨梦 译)
注:赫塔·米勒诗集均无目录,也无页码。除《保镳拿起梳子》外,其他漫步诗会集每首诗乃至连编号也无。本诗标题为首行诗句,编者所加。
樱桃
君特·格拉斯
当爱情踏着高跷
沿着碎石小路如履薄冰
总算走到树顶
我快乐刚好在樱桃?
体会着樱桃恰似樱桃,
不多久伸手嫌太短,
爬梯嫌老爬不到
一级,只差那么一级,
使尝到熟透或随风而落的鲜果。
甜并且更甜,甜得闷透;
穿红衣的即如画眉鸟梦见——
谁在亲吻谁,
当爱情
踏着高跷走到树顶。
(叶辉 译)
给伍迪的歌
鲍勃·迪伦
我在离家千里之外的当地
走在一条荒僻公路之上
我看见了你国际中的人与事
倾听乞丐、农民、王子和国王。
嘿,伍迪·格思里,我给你写了一首歌
关于这来到的奇特的旧国际
它好像病态又饥饿,疲乏又褴褛
它看上去濒临绝境,又像刚刚出世。
嘿,伍迪·格斯里,我知道你所知悉的
我所说过的话,我将重复叙说
我唱过每一首歌,但仍未唱够
由于没有多少人像你的旧日所为。
这首歌也献给西斯科和桑尼,莱德贝利,
还有全部陪同你旅程的好人们
献给他们实在的心与双手
尽管他们已归于尘土,随风而去
我明日即脱离,可是或许就在今天
某一日走在某处的公路上
我想做的最终一件工作
是说:“我也阅历了一些困难的旅程。”
(周公度 译)
(本文来自汹涌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汹涌新闻”APP)